巢湖四三酒店请诚信经营
四三概况1989年,初中毕业的赵鲁涛从肥东老家来到巢城学厨。一年以后,他和妹妹一合计,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只有两张桌子的小排档,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小排档也得有个名称吧,起什么名呢?兄妹俩在家一个排行老三、一个排行老四,干脆就叫“四三排档”。后来,排档变成了酒店,可能觉得这个店名的含义有点土,“四三”二字的含义变成了“诚邀三江客,广迎四海宾”。
1995年,赵鲁涛买下了位于半汤路口的原东方水泥制品厂一个约160平方米的门面,酒店才像个酒店的样子,但这时知道“四三”的人还很有限。
“四三”这个名字真正为很多巢城市民耳熟能详,始于2006年4月以后。2005年,赵鲁涛东拼西凑,负债200多万元买下了位于北门大转盘的南峰大厦东侧1-3层约1500平方米的房子,经过装修,正式命名为“四三贵宾酒店”。次年4月正式开张后,生意红火。
2008年,赵鲁涛又在西苑广场附近开了四三酒店二店,生意同样红火。那时的四三酒店门前天天车水马龙,订餐时间稍晚,很可能订不到包厢。遇上好日子,两个店更是爆满。
四三何以生意这么好?主要在于该店“价格大众化、服务高档化”的经营理念,简言之“价廉物美”。四三给人的感觉是菜味不错,价格不贵,比较实惠、实在。赵鲁涛的说法是,他做的是老百姓生意,讲究“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同时严格内部管理,严禁浪费现象。白手起家,夫妻俩含辛茹苦,奋斗20年,谈不上事业有成,但手头有两个酒店,管理有板有眼、生意红火,并准备再把企业做大一些。此时,踌躇满志的赵鲁涛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一场厄运正在一步步地向他袭来。
祸从“网”降
3月20日,一个匿名帖子出现在市政府网站“百姓论坛”上,帖子只有区区几个字:“四三饭店使用地沟油,负责人受到处罚。”
几天后,一个朋友把这事告诉了赵鲁涛。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赵鲁涛找到市政府网站交涉,网站很快将帖子删掉。说实话,一开始,自信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赵鲁涛没太把这当回事,认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他没有料到,4月1日,第二份措辞咄咄逼人、题为“十问巢湖四三酒店”的匿名帖子再次发到市政府网站;4月20日,又有第三份跟帖性质的帖子发到政府网站。这个帖子很有意思,作者称他前几日在四三酒店的隔壁一家火锅店吃饭,抬头正好能看到四三酒店的后院,“结果真的看到有地沟油”。作者还“抱怨”道:“哎,真不知道有关部门到底有没有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当回事,担起责任!”
尽管这两个帖子发出去后,很快又被删除,但是令人蹊跷的是,有关“四三用地沟油被查”的传言,还是像瘟疫一样迅速传开,一时间大街小巷、妇孺老少都在传,而且越传越邪乎,各类版本应有尽有。
比如,到底是谁查的?有说是工商部门查的,也有说是食品药品、卫生部门查的,还有说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的。最活灵活现的是“堡垒从内部攻破”版本:四三大厨师跟老板讲薪水,讲翻了,一气之下举报,以致东窗事发。
比如,有传言说四三被“罚款了”,到底罚了多少,从15万元到300万元,相差20倍之多。
更有甚者,说“四三酒店被查封”,“老板被抓起来了”……
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之时,四三生意一落千丈。赵鲁涛及其家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备受煎熬。
此时,赵鲁涛四面楚歌,悲愤交加,真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楚。他再也坐不住了。5月4日,他向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报案,请求立案查处恶意诽谤者,还四三一个公道。5月7日、10日,多次在巢湖日报、巢湖晨刊以及巢湖电视台刊登严正声明,一方面谴责造谣诽谤者,另一方面郑重声明该店一直遵纪守法、诚实经营,从未使用过地沟油,该店所用食用油以及米面等原材料、调味品都是从正规、合法的厂家采购。
一个企业为传言所困而在媒体发表公开声明,这在巢湖可能还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
那么,四三酒店到底有没有使用过地沟油、有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调查了市、区相关部门。
调查表明:传言子虚乌有,以讹传讹,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执法者说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专员王璞:
过去,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一直由卫生部门负责。2009年6月1日起颁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改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就我市而言,由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完成,去年9月,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与居巢区达成协议:自去年9月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到位前,这一“过渡期”内的居巢区域的餐饮服务行业日常监管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委托区卫生局继续承担。具体说,就是由区卫生监督所负责。
近日来,有不少人打电话到我们这里,问我们“是不是查到四三地沟油”,我们的回答是“根本没这回事”。
对于四三地沟油传闻,我们局领导十分重视。尽管目前还属于“过渡期”,局领导指示我们实地调查一下四三用油情况。
5月12日,我们局3人特意实地检查了四三的两个酒店,重点检查他们1-4月进了哪些油、从哪儿进的。
基本情况是这样:四三酒店用的是合肥三元油脂公司生产的“邦福”牌色拉油,该产品以及供货商、生产商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证照齐备。供货商系城北菜市场一家油品经营大户,市区多家大饭店都是从这家进的;正常情况下,四三每月用油量比较均衡正常,在1500公斤左右;每月进货原始台账,每天食用油以及原副材料消耗量都有完整的、比较规范的记录。
怕这些记录有假,我们随机从四三财务部门已做账的发票中抽取2张,再倒过来反查进货原始单据,发现完全吻合。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我市食品安全形势包括食用油市场整体上是好的,至今未出现地沟油流入餐桌现象。今后随着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我们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对餐饮业主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绝不手软。
居巢区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
这些日子,也有不少人给我打电话咨询,问是不是我们查了四三,我觉得好笑。我们是受委托代为监管,退一万步说,四三真的用地沟油,我们哪有资格处罚人家?
我们对市区餐饮业的日常监管,主要检查餐饮单位有无许可证、人员健康证明、操作间卫生状况以及进货台账、索证制度是否规范完备。前几年,卫生部门在餐饮单位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最高等级是A级,居巢区只有临湖和四三等3家。
按规定,对A级单位一年的检查不能超过两次,但考虑到餐饮行业动态因素多,我们对四三的检查远不止两次。今年4月2日、5月12日,我们就检查了两次,总体上做得算好的。每次进了多少油、从哪儿进的,都有一本清账。至于说四三存在用地沟油现象,纯属无稽之谈。
城北菜市场有家专门向市区各大饭店供货的经营户。今年4月上旬,为了从侧面了解市区各大饭店用油情况,我们特意调取这家经营户今年食用油销售统计表,这个表清楚地表明,四三每月从这里采购的油量不比同等规模的饭店少。
我自认为,在“过渡期”内,我们的“代管”是尽职的。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负责人徐报生:
传言传得凶时,我们一开始也成了“丈二和尚”,与食品、卫生、质检部门相互通了气,询问是否是对方真查处了四三,回答都一样:没有查处。
按照法律规定,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不在工商部门的职责范围,我们只负责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
地沟油可用于加工生物柴油、肥皂等,国家鼓励依法回收利用地沟油,变废为宝,但不允许非法回收利用。地沟油主要来自饭店泔水,目前我市餐饮行业的泔水回收处于无序状态。
我们建议:由市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市较大规模饭店向全社会公开承诺:一,绝不让地沟油上餐桌;二,不擅自出卖泔水,泔水一律由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统一收购。
针对本市存在的非法加工地沟油现象,工商部门正在加大打击力度,近期已成功打掉了3个非法加工地沟油窝点,其中含山2处,庐江1处。
市公安局网监支队副支队长王宏:
接到四三酒店的报案后,网监支队高度重视,立即进行立前期案调查。
互联网虽然是个自由的、虚拟的空间,但不是可以随意撒野的场所,更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互联网从事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等不法行为。对于恶意散布谣言、中伤他人者,警方将依法作出处理。
目前此案正在全力侦破中,一旦告破,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采访感言
这是发生在我市第一起比较大的针对某个特定企业的谣言事件。对受害企业的伤害无需多言,不仅如此,谣言还一度引起公众心理恐慌和纠结,制造了社会不和谐气氛。
那么,这次“地沟油风波”是不是有人无事生非、蓄意炮制的?又为何这样做?目前尚不得而知,也许很快会真相大白,也许永远是个谜。
在跟赵鲁涛接触的几天内,他本人只字未提上述敏感话题,但许多人怀疑:“地沟油风波”系有人故意为之,且同行干的可能性较大。
在巢城,还有一个与“地沟油谣言”类似的传言。这个传言说,巢城一家生意不错的饭店,员工吃饭都是另起炉灶的。其用意不言自明。
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一件往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省啤酒厂众多,竞争激烈。合肥啤酒厂一度产销两旺,该厂刘世强厂长亲自上电视台做广告,一句广告词“刘世强厂长笑了”,至今记忆犹新。然而一夜之间,一句“合肥啤酒厂酒罐里淹死一个人”的传言,让刘厂长再也笑不起来。没想到,20年后,在本市,一家蒸蒸日上的酒店遭遇了类似的苦痛,怎不令人唏嘘?
赵鲁涛从小排档起步,打拼多年,如今发展成为一个解决150人就业、年纳税近60万元、连续2年获得省级“诚信单位”、“安徽餐饮名店”的知名企业,很不容易。
如果这次谣言风波不是有人蓄意制造的,那么,这次谣言风波的教训是:对于像四三这样成长性较好的民营企业,全社会都应该多给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这是感言之一。
感言之二:如果确系同行竞争、蓄意制造的,那么,这既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商业道德问题。赵鲁涛说,我要是经营不善,搞垮了企业,没二话可说;如果企业是被谣言搞垮了,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是啊,生意各做各的,公平竞争,井水不犯河水。即使生意没人家好,也犯不着这样。由此观之,在巢湖新发展的背景下,再造商德显得刻不容缓。
赵鲁涛坦言,经历这场谣言风波后,他对“办企业一定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那么,全市民营企业家们从四三“地沟油风波”中,能否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呢?
风雨过后见彩虹。谣言毕竟是谣言,尽管能甚嚣尘上一时,但终归是“兔子的尾巴”。目前,谣言已不攻自灭,四三的生意明显好转,已接近正常水平。
这场地沟油风波虽然过去了,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应该很多很多…… 诚信经营好 枪手吧,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啊?人才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