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经济开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示范园概况】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巢湖经济开发区北部,规划面积2.1万亩,常住人口2万人。示范园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为主要路径,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强化“三瓜公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典型样板。
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聚焦“一区一镇一院”,依托半汤温泉养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乡村旅游;以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为载体,发展电子商务;成立半汤乡学院,以乡村振兴为愿景,吸引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
聚焦“一区一镇一院” 打造产业融合示范载体——安徽省巢湖经济开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示范园内冬瓜民俗村农业树叶田示范带
一、主要亮点
(一)龙头企业带动,专业机构运营
一是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的安徽三瓜公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瓜公社占股60%、村集体占股20%、村民占股20%。联合体内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运营,形成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机制。二是示范园内餐饮、民宿、游乐等旅游项目建成后交由专业合资公司管理运营。三瓜公社和村集体、村民按6∶2∶2比例分享收益,有效保障村集体和村民长期收益。
(二)强化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加工业
一是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为导向,打造1000亩两枣农场、1000亩五谷农业、3000亩果蔬等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的种养业基地,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成立花生、山里邻居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000多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大力发展休闲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品牌工程,建立了冷泉鱼、温泉鸡等30多个产业基地,开发出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1000余种半汤特色产品。
(三)发挥电商带动作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一是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推行“产业基地+订单”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销售农产品,2020年实现年销售额31045万元。天猫、京东、微创联盟等8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相继入驻,“四通一达”和顺丰等物流快递企业驻村服务。完成600多家生产及包装等供应商对接,建成大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等物联网软硬件设施。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为主要业态,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加强民居设计和改造。建成70处特色商品经营点、体验点,40余家油坊、布坊等手工艺作坊,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三瓜公社先后获中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等荣誉称号,示范园所在的汤山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大力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
一是打造乡创和农创(外地人才入乡、大学生回乡创业和进城农民返乡)特色“双创”基地。建设1900平方米创客中心,为入园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5年期孵化优惠政策以及培训、创业辅导等,组建创业专家、科技志愿服务队,跟踪服务入园企业和创业青年,及时解决创业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难题。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新理念培训。以半汤乡学院为依托,开设半汤公益大讲堂、农旅融合发展、农村电商实操等系列课程,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训、县域乡村振兴系统实践培训、书记和党员教育示范培训、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训等专题培训。2020年,开展了10余场线下系列专题研修班,全年专家学者累计在外授课42场,覆盖全国15个省35个县域地区。
(二)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发展格局
一是积极开展“传帮带”。示范园采取结对帮扶及委派指导等形式,组织街道、社区的负责人进村入乡,充分利用其积累的发展经验,依托乡村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乡村自主优势产业,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二是完善城乡空间规划。将示范园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中予以支持,加强示范园内乡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布社区和乡村之间的公共服务设施,并着重向乡村延伸。
(三)创新用地保障措施
一是采取集中收储或流转示范园内宅基地、村集体土地和农民零散土地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抢抓合肥市作为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城市机遇,成功将示范园内部分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变更为城镇建设用地。二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法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等途径,保障示范园建设用地需求,针对示范园内的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加工物流等不同类型项目,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用途管制。
三、经验启示
(一)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
积极拓展农业功能,让农村成为旅游的观光点,构建休闲田园生产、生活新业态,让农业成为旅游者的体验点。结合汤山村当地自然条件,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为主要业态,种植适合观光的五彩水稻、七彩油菜花等农作物和四季水果,满足游客观赏采摘、亲子体验、休闲度假的需要。
(二)注重发掘乡村文化内涵,留住乡愁
在示范园内打造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让历史与现实进行对话。利用现有的二十四节气馆、文化小院、焦波影像艺术馆、有巢氏祠堂、竹林精舍等多个场馆,打造农耕文化主题教育、书法绘画参观体验、宗祠文化学习基地。组织开展大型孝道文化、二十四农耕文化、书法摄影绘画展览等主题文化体验活动,不定期举办民俗活动,使之形成文化萦绕、旅游促进、融合发展的文旅特色村落。
(三)加强要素融合,促进各业态协调发展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为抓手,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促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者有机融合。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要素、产业、利益紧密连接,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