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强降雨使巢湖、裕溪河等主要支线超警戒水位,引发洪涝灾害,部分村居受损。巢湖市第一时间安全转移涉水村居群众,启用38个防汛安置点,妥善安排老弱病残、无法投亲靠友的群众就近入住。
安置点生活条件怎么样?群众住得是否舒心?7月28日,记者走访了部分乡镇安置点。
衣食起居能保障
7月28日早上,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群众安置点,集中安置的70户140位村民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7点,烔炀镇中心小学安置点里,早起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休闲区,边拉家常边等医务人员来为他们测量体温。
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群众安置点,医务人员正在为安置点群众测量体温。
记者看到,安置点为群众合理规划出休闲区、宿舍区、餐厅、洗浴房、卫生间和晾晒区,场地内整洁有序。
休闲区一角的流动图书借阅点,周升财老人和上二年级的唐文杰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戴笑告诉记者:“这一老一小对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这个小家伙,就像个小书虫。”唐文杰说:“这里的图书特别好看,我抓紧时间看一会,等吃过早饭,老师就要来给我们辅导功课了。”
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群众安置点,村民正在流动图书借阅点阅读书籍。
7点30分,早饭时间到了。鸡蛋、包子、馒头和稀饭,大家各取所需。刘宏萍快速吃完早饭就要离开,她说:“圩口还要继续加固,这两天每天都必须去,这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工作人员介绍,住在这儿的群众,除了老幼病残,其他的人还要去防汛一线。
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群众安置点,一位老人在给孙女喂饭。
记者采访了解到,被安置群众中老年人居多,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镇文化站为大家送庐剧、送电影、教学广场舞等。戴笑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她的一条抖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戴笑告诉记者:“昨晚,群众自发齐声唱起了这首红歌,真心感谢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我把感动的瞬间记录了下来。”“感谢党,感谢政府。”听到歌声的周霞林老人接过话茬,“住在这儿,生活用品都配齐了,吃喝用都很方便。”接过周霞林的话,在一旁的倪村村民王仲富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特别好,有求必应。”
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群众安置点,防疫人员正在给群众安置点宿舍消杀。
该镇人大副主席杨承春介绍:“截至今天,这里共安置了70户140人。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天候有效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
这个临时的“家”牵动着许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心!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有3个企业前来,为安置点捐赠米、油、猪肉和矿泉水等。
身心健康有保障
7月28日,巢湖市柘皋镇初级中学群众安置点的200多位群众,生活平稳有序。
在柘皋中学安置点的宿舍区,记者看到,几个孩子正在快乐地做游戏。村民们或聊天、或散步、或下棋。
“别担心我跟你爸,我们在这儿非常好,政府想得周到,吃住用都不用我们操心。”双泉村村民孙玉芳正在给外地的女儿报平安。她告诉记者,洪水还没进村的时候,村干部就看到了隐患,挨家通知,将大家安全转移。“真是太及时了,第二天村里就进水了。当时走得急,家里的粮食和菜籽都没得及搬运,我打电话给村干部,他们都帮忙解决好了。” 孙玉芳说。75岁的王光芝指着刚送来的生活用品告诉记者:“这里的东西样样齐全,吃的用的都有,连牙膏、花露水这些小东西都有。”
在巢湖市柘皋镇柘皋中学群众安置点,安置点医务人员正在为安置群众处理伤口。
宿舍楼下的医务室,有的医生正在给转移过来的村民量血压,有的正在给群众涂抹治疗皮肤瘙痒的药水。这时,丁乃杨来到医务室,请求医生帮助配备快吃完的药。他因为心脏做过架桥手术,是医生特别照顾的对象。他的爱人告诉记者:“多亏了这里医生的帮助,让我们安心许多,省了好多事。”柘皋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许平告诉记者:“我们安排了4位医生在这里值守,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大家身体有什么情况,我们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除了保障这里村民的身体健康,他们还负责每天还对安置点进行2次消毒,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监测饮用水安全。
7月28日中午,在巢湖市柘皋镇柘皋中学群众安置点,工作人员正在为安置群众提供免费午餐。
10点半,食堂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气。工作人员正在烹饪冬瓜烧肉、豆角烧肉等。一旁的镇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吴齐青全程监督。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要对饭菜制作过程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建立台账,对饮食留样,保障食品安全。
在巢湖市柘皋镇柘皋中学群众安置点,安置点群众正在吃免费午餐。
目前该安置点已安置群众243人次,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5岁。安置点每4人住一间房,生活用品配备齐全。柘皋镇民政办主任李怡洵介绍:“为了丰富安置点群众业余生活,我们准备了象棋、扑克牌,给大家放映露天电影,还联系志愿者为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免费理发,辅导中小学生课业,让安置点群众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截至7月27日,该市共设立安置点38个,安置转移群众2489人。为搭建党群“连心桥”,该市还第一时间在各安置点建立临时党支部,竖立党旗,张贴标识,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明身份。各安置点设置党员值班岗、党员后勤岗、党员治安岗、党员卫生岗。党员在各安置点为群众提供蚊帐、被褥、毛巾等生活必需品,并及时了解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听取群众意见诉求并全力解决。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