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77|回复: 0

惊奇!巢湖银山有“智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1 2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人”是什么?
“银山智人”又在巢湖哪里?
巢湖不仅有湖光山色和自然奇观
其旧石器时代的三大发现
更是向世人
展示了令人称奇的史前文明

遗址勾起无限遐想

“智人”是介乎猿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一个物种,它与猿人最大的区别是,能直立行走,脑容量大,有语言、有思维。智人又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没有完全脱离动物范畴,而晚期智人则更加接近现代人,巢湖的银山智人就属于早期智人。

银山村位于巢湖市南郊岱山村境内,村庄里生活着数十户人家,依银山而居。银山智人遗址就位于村子的最高处,绿树丛中露一铁门,上前近看,铁门两侧围有一圈绿色的网状护栏,岩石较平坦处立有一新一旧两块石碑,仔细辨认分别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智人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智人遗址”等字样。
1.webp
银山智人遗址是全国“文保单位”。(资料图片)

为了保护历史,如今山洞已封存,并用栅栏围起保护,虽只能远观,却勾起了无限的遐想。1984年,“银山智人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银山智人遗址上升到国保级。

考古发掘生命起源

银山智人是在一次偶然中被当地村民发现的。上世纪80年代初,银山村村民在山上发现化石,误将其当成磷肥原料卖给磷肥厂,这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1981年底,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此处有化石,至此,这个承载着巢湖厚重历史的遗址终见天日。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陈先训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原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村采石场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仅一个月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银山智人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随后的四年时间里,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了一块不完整的人类枕骨、一块附连3枚牙齿的左上颌骨及3枚零星牙齿。此外,还在洞中发现了野生牛、马、虎、豹、熊、象、蛇等几十种动物化石。据专家推断,银山古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至16万年。

“银山智人”的发现,是巢湖流域继“和县猿人”之后,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该遗址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唯一一处早期智人化石地点,对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环境演化都有重要意义。

增添巢湖“厚度”

银山智人化石奇迹般的发现,不仅对于研究中国人类的起源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有巢氏文化的起源、古巢国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巢氏源于银山智人,是由晚期智人进化而来的现代人,生活在约一万年之前的新石器时期。关于有巢氏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庄子·盗跖》曰:“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拮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据《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2.webp

位于巢山的有巢氏雕塑。(资料图片)

从这些典籍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有巢氏最大的贡献是让先古人类“有巢居”。起初,人们穴居在野外,常受野兽侵害。受鸟儿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有巢氏开始尝试“构木而巢”,并将这个办法传授给他人,让人们从穴居到巢居,有了遮风挡雨、躲避野兽的住所,从此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开创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人们非常感激有巢氏,便推举他做部落首领,后又因有巢氏办了许多好事,被各部落的人一致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银山智人”让巢湖历史更添厚重。随着旧石器时代的三大发现,让巢湖流域成为公认的华夏遗迹最为丰富、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1985年,巢湖流域的凌家滩遗址被发现,出土了许多和有巢氏有关的文物,佐证了有巢氏繁衍发展的足迹,有相关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时,称其将“中国城市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年”。

时至今日,古老的巢湖流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的发掘,而银山村这座巢湖区域最古老的村庄,无疑是华夏文明史上重要的坐标与灯塔。银山智人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家园,也在此后漫长的进化发展中,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来源:合肥晚报
编辑:谢思婷
审核:王蕾、章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4-22 05:55 , Processed in 0.1415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