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安巢经开区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为抢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全力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加强“双招双引”,优化为企服务,构建产业生态,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0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层次不断提升,形成“身轻目明”(轻量化合金材料、车载影像及环境感知)的发展特色,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基础夯实行动
1.加快产业集聚。组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产业链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充分融入省内七大整车企业产业生态圈。借力合肥市大会大展机遇,加强与长三角整车企业联系,争取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企业联合配套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到2027年,打造三百亿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2家以上、2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2家以上、50亿元企业力争完成1家以上。(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中心,有关镇街、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区投资促进局。)
2.推进项目建设。落实落细项目包保责任机制,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全程代办”服务。围绕投产项目抓产能,引导企业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放量提升机遇,推动产能最大化释放。围绕在建项目抓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推动项目早竣工、快投产。围绕签约项目抓开工,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积极申报上级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做好投资体量大、区域带动性强的项目储备。到2027年,集聚产业链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0家。(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投资促进中心,有关镇街、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建设发展局。)
3.壮大产业规模。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研发端、市场端等高附加值领域,以整车配套为导向,围绕轻量化结构件、内外饰件、汽车电子、安全玻璃等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引导成熟适用的先进研发成果、集成应用方案进行产业化示范。鼓励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做好品质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4.塑造轻量特色。抢抓镁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引导轻量化合金材料企业围绕钢、铝、镁等轻合金材料加大研发投入和客户认证。在原材料上,探索建设原镁仓储物流中心和交易结算检验中心,统一市场、稳定镁价。在性能上,拓展镁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在工艺上,分压铸、锻(冲)压、半固态等方面规划下游企业。在节能上,进一步提高冶炼技术,开展高强镁合金镁水直供规划。高质量承办全国镁行业大会、镁产业链与镁市场(巢湖)论坛等,打造轻量化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特色品牌,全力创建镁基新材料汽车轻量化配套示范基地。(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二)实施双招双引扩量行动
5.推进招大引强。梳理省内整车企业一二三级供应商图谱,聚焦异地产业链配套供应商开展招引。围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加大新能源汽车座舱、显示以及光电子等高附加值项目招引力度。围绕合肥市整车的车身附件及饰件系统、底盘系统、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智能网联系统配套企业,瞄准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开展集群招商,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到2027年,招引落地产业链项目80个,投资总额不少于300亿元。(巢湖市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工信局,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区经贸发展局。)
6.促进招才引智。引进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业创新团队,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杰出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能手。落实一系列优待人才政策和办法,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与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产教联合培养、“订单班”人才培养及企业员工培训,鼓励高校设置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学科专业课程。到2027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认定产业链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三)实施产业韧性增强行动
7.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体系,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领先、成长性突出的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引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升规入统、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激励企业上市上台阶。到2027年,新增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区财政局。)
8.加速提升创新能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结合巢湖市、安巢经开区高新科创基地,发展产业合伙人。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更加精准高效对接、转化,推动合肥镁氢材料及产品创制中心产业化进程。引导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加快1320t正反向双动挤压产线、半连续铸造产线、镁合金丝材挤压产线等中试基地落地熟化。到2027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申请发明专利200件,新增合肥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巢湖市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9.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产业链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遴选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合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持续推动企业围绕创新、市场、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领域,加快“产线、车间、工厂”梯度数字化改造提升。引导基础电信运营商、智能硬件企业、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优秀数字化服务商联合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到2027年,培育省、合肥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个,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转型项目10个以上。(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相关镇街、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10.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系统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到2027年,打造合肥市级绿色示范项目2个以上,力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四)实施产业联动发展行动
11.加强区域联动。推进巢湖市“4+3+X”产业与安巢经开区“四新”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创新平台、服务平台、先进技术融通共享。持续在原材料、电池精密结构件、底盘、轮毂等领域联合开展“双招双引”、供需对接、场景开放等专项活动,推动项目交叉落地。加强与合肥市新港、新桥、下塘三大整车基地以及高新、包河、新站、庐江、肥东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园区联动协作。(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区经贸发展局。)
12.优化产业布局。居巢经开区亚父园区聚焦发展结构件和汽车内外饰件领域,居巢经开区夏阁园区聚焦发展轻量化结构件领域,黄麓镇产业基地聚焦发展光学光电领域,安巢经开区花山工业园聚焦发展动力及轮毂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协同打造合肥巢湖化工园区、烔炀镇智能智造产业园等承载平台。(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有关镇街、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区经贸发展局。)
13.拓展市场合作。精准对接需求,促进“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推动已供企业做大,未供企业尽快进入供应链体系。积极链接电动汽车百人会、电车人等外部服务资源,根据企业需求适时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招商推介等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融资需求摸排,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区经贸发展局。)
(五)实施配套能力提升行动
14.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景区、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等人口密集场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新建商住小区100%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到2027年,形成主城区10分钟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圈,完成镇街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巢湖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建设发展局、区经贸发展局。)
15.持续优化市场服务。引导经销企业、维修企业、检验检测机构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招引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来巢设立4S店,引导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推出汽车消费金融产品,降低用户使用成本,落实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相关工作要求。(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
16.主动争取政策支持。主动对接合肥市工信局(合肥市汽车办)、投资促进局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参与投促基金二期组建和招商集团合作,与合肥市三大投资平台及母基金公司搭建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积极争取汽车轻量化、动力系统、光电子类项目落户,“以投带引”推动产业基金倾斜支持。(巢湖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安巢经开区责任单位:区经贸发展局、区投资促进局。)
三、保障措施
17.强化统筹联动。成立巢湖市、安巢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巢湖市、安巢经开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镇街、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设立工作专班办公室,巢湖市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安巢经开区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发展局,承担日常具体工作及工作专班交办的其他工作。
18.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完善居巢经开区、安巢经开区花山工业园、合巢产业新城等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强能源、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供应,全面提升保障产业集聚发展的服务能力。
19.强化动态监测。不断健全企业和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动态更新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谈、签约、在建项目进度和企业生产情况,按月统计监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稿件来源:巢湖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