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435|回复: 20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2 1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

春天来了,不妨出去走走,把发黄的心事交给冬日的流水,向远去的雾霭行个注目礼,随时给生命来个深呼吸,你就会发现美好无处不在。


因着春天的邀约,更源于个人祖上沿古道入徽迁滁的渊源之唤,二十九日晚,随诸多驴友踏上了徽杭古道的徒步之旅。


车至南京,接上南京驴友“海边的白蝴蝶”,便撒开轮子狂奔了。窗外星月相伴,不时穿梭在城镇灯光的璀璨和乡村山居的静寂之中,渐行渐远,新驴们的热情交谈也渐渐随着倦意而变得安静了。而小寐之后的我,此时倒少了睡意,索性追随着关于徽杭古道的种种传说奔回到明清时代。


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使得市场经济成不了主流,但也从来没离开过商人的活动。中国历史上形成气候的“商业革命”发生在明清之际,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堀起了十大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潮商形成为势力最大、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商”。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起于东晋,代有发展,至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北靠黄山,南依天目的地理位置,造成古徽州人多地少,生存资源匮乏,使得当地人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代代的徽州人筚路蓝缕,开山辟石,靠返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交通要道——徽杭古道。这条二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大大缩短了出山的路程,比以前走昱岭关少走近百里,一代代徽人从此东进苏杭,南达闽粤,北上京晋,西出赣湘,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无绩不成镇”开始叫遍天下。


徽商与其它商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儒”字当头。追逐财富只是徽商手段,求功名做官吏才是归宿。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七十年间,同样在两准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正因如此,徽州文化也随着徽商的堀起,从此泽被神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徽杭古道不只是一条山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突围和一段先人创业的辛酸历史。


出旌德,进绩溪,凌晨四时许,中巴车已经停在了北村的障山宾馆院内,我的思绪也从那个时代回到现实。众议之下,吃过早餐,直接上路。披星戴月,众驴打开头灯、手电,开始了真正的徒步之旅。经过伏岭镇的时候,天色渐渐放亮,沿路的徽派建筑渐入眼帘,传说中的徽杭古道亦已延伸到脚下。古道自皖南绩溪县逍遥乡起,经遥遥岭、马头岭、雪堂岭到达浙西临安县马啸乡止,全长四十余里。谈笑间,我们已经来到江南第一桥和岩口亭,大家停下休整。过去的古道上,每隔五里就设有一个茶亭,供过路人休息,这个岩口亭便是第一个茶亭,亭嵌“径通江浙”、“ 襟山带水”八个大字,述其方位形致。


小路伸向悬崖,真正的古道行开始了,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北岩石壁上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中有逍遥河水蜿蜒其间。


自岩口亭拾级而上,迈过1400余级台阶,我们来到了“江南第一关”,“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关口海拔424米,又名逍遥岩,关口东西两面分别刻有“徽杭锁钥”和“江南第一关”的魏体大字,关上还立有一个如来柱,是出门之人的驱魔辟邪之物。离关口不远的“二程庙”是为纪念山下北村程灶起、程瑞湖两住徽商在此因岩崩遇难而筑,志哀示诫。


在关口停留拍照之际,上海的一队驴友也跟了上来,其中一外籍男子尤其兴奋,加上我们后来陆续遇到的其它南京、上海等驴队,当日从绩溪方向上来的驴队共有六只,徽杭古道被徒步旅游爱好者评为当今“中国十大徒步古道”、“华东第一徒步线路”,看来真得是名不虚传。


出了第一关,走过黄毛培,到了雪堂岭下,我们开始了一次大的休整,午餐补充能量。此时回眸所来径,苍苍横翠徽,古道雄关,千载悠悠,想起当年的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等一干弱冠少年曾在不同的时代踏上我们今天所走的古道,迈出乡关,终成豪近,今我辈萧然起敬的同时,也不禁感怀于岁月的无情而有痕。


到上雪堂,和地导接上头,继续向南天凹进发,山路越来越高,双脚越来越重。目下所及,那些坚实的路基,沧桑的石径,想来镌刻过多少曾经的繁盛。无数双远去的脚,把古道踩踏得如此坚实,又连结得如此畅通,尽管创造了“无徽不成商”的一代商帮,但对为生计所迫“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州少年而言,何尝不是一段充满风尘的苦旅。


到了南天凹的时候,遇到从浙江临安反向上来的一队上海驴友,告之去野猪塘营地路上冰雪未化,无法徒步。领队召集大家商议更改行程,决定改道障山大峡谷扎营,回程顺访伟人故里——龙川。


一段背山的冰雪之旅和陡坡直降,我们来到了古道上班肩坞旅游服务点的老邵家,这老邵可是国内有名的“驴导”,楼上楼下的外墙上挂满了全国各地驴队的队旗、驴友的队服和各类留言,可谓琳琅满目。在老邵家休整加水以后继续下行,路遇山民邵名军热心相邀,临时决定就去绿景村他家扎营。


帐篷撑起以后,我们便借着山民家的锅灶做起了我们的大餐,山民热情拿出了腊肉、竹笋等山货,并邀了两个帮手和我们一齐烧锅做饭,加上在他家借宿的两个南京小驴,准备共进晚餐。


一番忙活,酒菜上桌,气氛很快热闹起来,喝酒的五部曲也逐渐进行到了第四章节,那真叫一个“爽”。


这边餐桌尚在收拾,那边性急的驴友已经嚷嚷着要玩杀人游戏了,于是,又一番“天黑请闭眼”的话剧开始上演了。我因不太懂这个游戏,观摩一会后,索性到屋外去看那一天繁星,听那泉琴淙淙、竹涛声声,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天未放亮,勤快的驴友芦苇已经起来为大家烧起了开水,此后大伙陆续起床。山村因被周边高山围合,此时一弯小月尚挂在林巅树梢,饶有诗情画意。


挤上邵家的小客货两用车,沿山间壁道下行,约两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障山大峡谷。


障山大峡谷位于绩溪县城以东的大障山中,大障山是联合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97%,春秋时吴越以此分界,秦代设立鄣郡,以山命名。景区是为数不多的联合国植物基因库之一,拥有43种珍稀名贵物种。其中百丈岩和毛泽东头像为景中“四绝”之二。


百丈岩为一单体巨石,高460米,垂直85度,岩面光滑如镜,如巨钟覆地,高入云天,堪称一绝。一行驴友到此,免不了或合影,或单照,留下些数码印象后,沿岩边公路下行,因走大道,与领袖头像只能远视着擦肩而过了。


出了障山大峡谷,午餐后车到龙川,这又是民间所传又一个风水宝地了。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东西南北、山水相连,聚天地之承,有人文之杰。村头水口有朝笏山鹤立,石境辉映,登临俯瞰,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


在龙川,驴友们沿着水街两岸,尽赏徽州风情。几个有兴致的驴友又购票进入胡氏宗祠一观。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胡氏宗祠,对现今来说已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有关专家赞誉为中国古祠一绝,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座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据记载,龙川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字辈,计世48世。对于龙川胡姓儿孙来说,唐代,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增色,由此也使我们几个参观宗祠的驴友多了份崇敬之情。


宗祠集徽派砖、木、石之雕和彩绘为一体,尤以600多件木雕最为精湛。宗祠门楼的额枋上,正面雕饰着“九狮滚球遍地锦”和胡宗宪率兵抗倭灭寇的作战场面,千军义勇,万马驰骋,气势磅礴;背面雕饰着“九龙戏珠满天星”和胡宗宪抗倭得胜,班师回朝,君臣庆宴的盛大场面。享堂东西两序的隔扇,用浮雕的技法,将徐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刻划的淋淳尽致;祭龛前首一排“百鹿图”隔扇,造型逼真,姿态各异;以及寝室隔扇的“百瓶图”,百花百瓶无一雷同,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可谓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宗祠内还保存有徐渭、文征明等名家手迹匾额。坊间相传,今日所倡导的以民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与龙川木雕的众荷(和)图渊源莫大也,这一点从第一幅隔扇木雕的上荷下蟹寓意“和谐”上,从铜钟“国泰民安”的国字上少了一点,民字上多了一点,寓意国家少拿一点,人民多拿一点,自然国泰民安上,可见端倪。


出得宗祠,我边走边打听,来到了龙川村10号故居,这是当今国家主席的祖居地,只是现在谢绝参观,虽未见其详,但祖屋的邻居还是给我介绍了不少逸事。


一干驴友在龙川购得些土特产品,踏上归程,在南京与“蝴蝶”话别后平安抵滁。

附上沿图照片(照片不断增加中),以飨同好。



[此贴被一生都在爱你在2008-04-13 0:44重新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明月净松林
P301006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山杂今古色,麦留冬夏霜
P30100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徽州人家
P3010029.jpg
P30100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2: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水墨风情
P30100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炊烟袅袅
P30100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楼主,那是什么地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感觉像"威廉古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3: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意是:以前,徽州人家子弟养到此年岁,就被父母送到或带到在外经商的亲戚或同乡的店铺里当伙计,叫“做学生”。一般先是从洒扫庭橱开始,其间至少要三年......之后,若有长进,便有委任......。所以,那里的一般人家对卫生是很讲究的。
    LZ文彩流畅,美中不足的是画面中少了“水”的元素,山水不可分啊!另外,倘若从高远处构勒山村炊烟图,效果是否更好一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苍茫云水间,逍遥人家在龙川——足迹户外徒步徽杭古道归来(文·图原创)

下面是引用忧郁的棋子于2008-04-12 20:38发表的 :
楼主,那是什么地方啊????
安徽绩溪和浙江临安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4-22 17:53 , Processed in 0.1573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