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苏果

巢湖“黄麓镇”有望升格为“黄麓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苏果 的帖子

苏果:         巢湖湖鲜有三珍,三珍精品出黄麓。晚清庐江人丁汝昌用湖鲜换海鲜甚至换得了大清国海军首任提督的佳话在李厚木先生的著作中有过记述,我儿远在几千里外的大学读书时也小赠过巢湖三珍给他的恩师,为此,我常津津乐道。黄麓人接过 .. (2013-04-18 12:35) 
         午休间,我的父亲光临我的梦乡,只见他从臀部口袋里掏出有对折痕迹的8张崭新的100元面额钞票交给我,要我替他办个事:“到家门口湖岸东侧的渔家找华邦兄弟付原欠的鱼钱。”父亲说:“找零的就便再买一些,这次钱不多,等下次发工资时再多买些。”我暗自忖量:下次还要买,父亲一个月就那么几千元工资,用在购买巢湖的鱼虾上是不是太多了。
     为了劝阻父亲的极端消费,我说:“华邦兄弟早就不在巢湖,他远离家乡到沿海城市去做海员了。”父亲不信我说的,执意要我跑腿,就在我挪步意念间醒了。  哎,是因为午休前说巢湖“三珍”勾起我对父亲的怀念,还是由于父亲生前饮食的偏好影响,我今独钟“三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08: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前在巢湖市公安局户籍大厅门前人头攒动争相购买城市人的户口一幕我历历在目,8000元一人,买迟买不到,像赈灾放粮般哄抢场面一样,有钱的来了,没钱在梦着。黄麓的一户农民大伯把一生攒下的外加借债的四个户口钱在挣购的人群中被贼偷去了,快要实现他的儿女侄孙的城市梦瞬间就这样又没了。当时,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道吸引多少个农家人,有的甚至给自己刚出生的男儿也买上了,以此来规划他的未来做城市人的人生。
       戏剧性的是,后来城市户口削价到了1500元一个人,再后来不要钱了,你想那位大伯当时没有被气死恨死,现在的肠子也悔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0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户口不值钱罢了,想不到的再再后来有人想迁户口到农村去。当今,黄麓的户口就成了香饽饽。我的一位表哥,前几年落在不要钱的时候做了城市人,赶在后两年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时又反迁黄麓老家,他心得是,一是反迁的及时,二是疏通关系,要不然是回不去的。他捡起了差点失去的农田,快乐的过起他那农夫的生活。当然最使他清楚的是,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黄麓是个弄潮儿,黄麓镇早是城市的一分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位老师也是,儿子当年没有考不上大学,给他花钱既买户口又买工作进了巢湖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干到三年的时候,单位将倒不倒,他还赖着不下岗,就这样到了大龄的时候勉强和一位城里姑娘结了婚,没等孩子出世,单位彻底破产。没办法找了一家银行当保安,七八百的工资叫他苦笑不得,在城里又苦苦支撑几年实在过不下来,最后还是痛下决心打回黄麓老家,黄麓的一家外资企业接纳了他,现在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收入,他再也不想国企职工的那个f饭碗了,甚至说:“想起来就痛苦。”

多子多福(2-1)

多子多福(2-1)

多子多福(2-2)

多子多福(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返乡,也动我举迁黄麓的念头。我有时把半汤政务区到人民路商业街的自行车车程和从巢湖至黄麓的出租车车程相比,用时基本上是相当的,由此产生出政务区是巢湖市的东城区域,黄麓是巢湖市的西城区的认识,可能是牵强了点,但两处本来就在巢湖市区的两个方位里啊。这几年,巢湖的市民三年前城东住家,四年后到城西住家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到我本是黄麓人把半汤的家搬到黄麓镇去也就自然而然了。这是我给自己找理由也是劝导妻子的理由,况且,黄麓生活费用相对低一点,大家共饮的都是巢湖的自来水,农网改造后的电费也是同城同价,电信、网络也无需担心,坐在家里和侨居国外的亲友打电话、视频聊天也不碍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1: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额,有人认为我自恋了,谁不说家乡好,我说的黄麓这和那不是想当然,世人皆知。昨晚有人还在与我评述农村人与城里的话题,他说出什么看不起农村人的口气。我说你到农村去看看,你到黄麓去访访,只怕你所谓的城里人给新农村的小区、工厂看门人家也不会要你。乡下人、农村人的概念是历史了,农民工的概念也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7: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我的一位同族先人,一位曾经失去妻儿的孤独老人。晚年时候的他思儿心切极至,在低矮的一间独居厢屋的蚊帐里时常挂着他儿子18岁时死去的照片,无声无泪,赶上巢县闹地震那年的夏天,他为了既躲地震又怕真的地震来死了没人埋,干脆天天晚上睡起自己自备的棺材。毕竟年老又驼背,有天夜晚,躺入棺材里睡觉老人不小心动了盖板的支点将其合了起来,一慌神自己怎么也起不来,没办法只得呼救叫喊,惊动族人,这样才幸免被憋死。
           哎,要是他活在今天就不至于有那么个心态啊,至少可以到黄麓镇属的养老院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9: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欲养亲不待【梦记于2010-7-11晨5.50分】
          今天,我回到我的村子里,家里变化叫我惊叹不已,我都认不出来。过去那种晴天是灰雨后是泥,垃圾遍地是鸡禽满天飞,猪、牛到处跑,家家都有一个大粪坑的环境没有了;过去回家小车子仅能停放在村岗头,现在都能停放在各自的家门口。这都是得益于政府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而带来的变化。我家被改造成别墅式楼房,仍然在村子的前排中央,前有庭院,后有围墙。村北临合巢高速旅游观光大道,南面改造后的湖滨新路更是惬意,湖边上绿树成荫,打渔的船只片片点点,东西向路上来回的私家车、出租车、中巴车穿梭不停。沿湖的水中公园美不胜收。游人是男女老幼,成群结队,好不热闹。
    遗憾的是我只能在家呆上一两天,我的生活还在市区,更遗憾的是我在家呆着也是守空房,我家的房现在只不过是让我看看而已。夜晚时分村子里其他人家灯火通明,嬉闹笑欢,我家冷冷清清,是啊,妈妈不在了,我在家里呆着干嘛,我要房子又干什么呢?妈妈能住上这上世纪就企盼而今天已经实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共产主义理想化的生活,她幸福了,那我才幸福,那才真的叫完美人生,可惜她赶不上今天的好时代呀。十几年前,我没有想到今天的住家环境有如此改观,不知道有今天的环保,更不知道今天低碳的概念,那时的想法,妈妈辛苦了一辈子,我要在她的人生暮年把她接到城市来随我生活,在我的公寓里给她养老送终,想不到天不假年不随我愿,妈妈较早的撒手西去。看看这想想那,我伤心的泪水不由自主。这时不知怎的,我想起了《江河水》唱起了《兰花花》,两个不同的音乐旋律在我的心田里相互交融,东北女那种苍凉的身世,西北女那个勇敢的兰花花精神在我的脑际里萦绕。久而久之滋生了我自己的故事,我故事的曲调。平日我想要的自己音乐不是有了吗,不能记谱,哼哼吧,哼着-哼着,终于放开声,于是又开始意念二胡拉起来,越拉越投入。这时情感已不能自我了,我随着曲中情节悲喜而跌宕起伏,欢快的少年,困惑的中青年,不可预测的未来,时隐时现。丧母之痛最使我不能释怀,终于我哭起来了。
    当醒来的时候明白了,我又在想过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的《梦记》还拿来见丑,让您见笑,说今天想过去,自然想到了妈妈。悲喜交加的泪水在梦中,也在是我生活里。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就在好日子快要来临的时候她走了,而且走的是那么匆忙。我们给妈妈修复的老宅子她不住了,拂面的而来的东南微风她不享受了,巢湖的浪声她再也听不到了。妈妈给我留下的“住在湖边的人少生病”这句话却永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麓人曾以黄麓师范为自豪,这源于张治中将军对家乡资助办学,从当年的黄麓小学开始到今天巢湖学院黄麓教学区,黄麓人给予了许多无私的支持,是黄麓的这块土地滋养着来这儿读书的莘莘学子,他们又反馈与社会报效于祖国,取得了长足的社会意义。浓郁的文风,形成黄麓的优势资源。智慧的黄麓人秉承教育兴国,振兴家乡的理念,借助中国城镇化建设东风,大力引资办学,安徽新的一座大学城已在黄麓的这块土地上兴起。合肥工业大学长江学院已经招生,巢湖警察学校已经启用,像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学院、安徽检察官学院等这些省属高校的新校区将陆续落户黄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5-4-21 08:22 , Processed in 0.1365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