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巢湖俞磊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1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是世界化肥超级大国,无论从生产与消费都从一无所有到双双世界夺冠。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对农业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在世界总土地面积7.2%的国土上,以8.9%的世界总耕地,除生产出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1.2%,还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40%的蔬菜及瓜类,37%的烟叶,36%的花生,26%的禽蛋、肉类,25%的茶叶,23%的油菜籽及芝麻,24%的籽棉,13%的水果,9%的坚果及7%的糖。我国花生、芝麻单产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倍,籽棉为1.95倍,谷物为1.6倍,块茎作物为1.45倍,糖料作物为1.3倍。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人民丰衣足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上个世纪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的发展,在20世纪中叶以前,世界耕地面积与人口同步增长,粮食供应的增长几乎全部依赖耕地面积的扩大。但自1950年以后,耕地面积的扩大逐步低于人口的增长率,施用化肥成为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1950年至1986年,世界人口由25.2亿增加至49.4亿吨增加至16.15亿吨,增长了2.66倍,这主要得益于肥料使用量由1400万吨,增加至1.31亿吨,增长了9.63倍。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在经历了将近40年的快速增长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处于相对稳定阶段。1989到1991年3年中,世界化肥年平均产量为14833.4万吨,年平均消费量为13865.3万吨,而1998到1999的产量为14725.3万吨,消费量为13735.5万吨。由此可以看出自上世纪看成为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快速成长的“青少年时代”,那么,21世纪化肥行业将进入“壮年时代”,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能再快速增长。
   在21世纪内,世界人口将增加40多亿,我国还将增加3亿。要使人均年占有粮食377千克、棉花3.7千克、油料17千克、糖料22千克、瓜菜160千克、水果30千克,并假设生产上述作物所需的氮70%来自化肥、氮肥利用率为35%,所需的磷50%由化肥提供、磷肥利用率为20%,所需的钾40%来自化肥、钾肥利用率为50%,并考虑到牧草、饲料、水产养殖、速生林木、花卉、苗圃、景观草坪、运动场地增加的用肥量占肥料总消费量的30%,则每增加1亿人口,需增加化肥消费量650万吨。可以预见,在整个21世纪化学肥料的使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关专家在分析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作用、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及各种相关因素对化肥施用的影响后预测,2010年我国需要化肥4800~5000万吨。若以4900万吨计,与1994年全国化肥消费量3318万吨相比,16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5%。笔者曾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率,预测了1994年至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年)化肥生产增长率:氮肥平均年增长率维持1.5%,便满足我国氮肥需求的100%;磷肥平均年增长率维持3%,可满足我国磷肥需求的85%(15%依赖进口);而钾肥平均年增长率应维持7.5%,才能满足钾肥30%的自给率。在预测21世纪化肥需求时,可将我国化肥的需求预测得低一些,以有利于保护我国资源(矿产及能源),保护现有的化肥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金属腐蚀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如金属构件在大气中生锈;舰船遭受海水和微生物的腐蚀;埋地的输油、输气管线因土壤和细菌的腐蚀而发生穿孔;钢材在轧制过程中因高温与空气中的氧化作用而产生大量的氧化皮;化工机械由于常与强腐蚀性酸、碱、盐介质接触,且生产又经常在高温、高压、高流速下进行,因而腐蚀更为严重。过去常用的防腐处理方法为磷化处理。由于磷酸膜多也,能疲同好渗透,使油漆与金属结合牢固。所以金属的磷化处理能大大提高其耐蚀性能,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磷化后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常胳重铬酸钾进行一下钝化,使之封闭针孔,防止空气氧化。这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工艺,但是,磷化过程中产生含磷、铬废液,因而造成环境污染。中国化工防腐蚀技术协会会员单位北京螯力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赵家文,近年来潮湿心研究开发出生物植酸及其盐类新产品,经在一些单位的试用,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标志着我国利用工程技术生产出生物杜酸及其盐类开始涉足金属表面防腐蚀处理领域,标志着我国利用生物化工技术在防腐蚀应用技术领域中取得重大空破。生物杜酸盐其应用面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个领域,它在汽车工业、家电工业、造船工业、桥梁工业、石油天然气管产、食品工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等均有独特的应用效果。由于生物植酸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了机械工业中对金表面处理时所产生的严重超标排污而对水原引起的污染。生物植酸盐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是我国防腐蚀行业首次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绿色环保防腐蚀产品。该项技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取代传统的磷化工艺使我国防腐蚀技术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减少腐蚀损失,堵住污染环境的源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到,采用生物植酸及其盐类新产品,可提高式件表面硬度、耐磨度、光洁度、抗腐蚀性能,能提高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可降低产品表面处理的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要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切都促使塑料工业在棚膜、地膜、青饲膜、遮阳网等农用塑料上提高功能性和质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膜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农业部预测,到2005年,我国园艺设施栽培面积将达到2300万亩左右,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7亿亩,再加上氨化膜、青贮膜、饲草用膜、塑料育苗容器、遮阳网、防虫网、捕捞网、保鲜材料、农药器械、泡沫塑料板等,约需塑料制品300万吨。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节约用水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在全国总用水量中,灌溉用水占70%,所以灌溉节水意义重大。而灌溉节水需要大量塑料器材。据水利部门的初步规划,到2005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要在目前2.5亿亩的基础上新增1.4亿亩,需要各种塑料节水器材如管材、管件、薄膜、土工编织布等所用塑料170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自1958年德国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基尔比等人研制发明了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电子工业进入了集成电路(IC)的时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集成电路已经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起步,先后经历了中规模(MSI)、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巨大规模(ULSI),发展到目前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GSI)和系统芯片(SOC),单个电路芯片集成的元件数也从当时的十几个发展到目前的几亿个甚至几十、上百亿个。
   集成电路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性能价格比不断降低的过程。自6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发展一直遵循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ordonE。Moore1965年预言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规律: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三年增长四倍,特征尺寸每三年缩小2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IC芯片的集成度从1971年的1KDRAM发展到现在的1GDRAM;硅片的直径尺寸也逐渐由2英寸、3英寸、4英寸、6英寸、8英寸发展到12英寸。
   微电子技术无论是从其发展速度和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史上空前的,是其它任何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近30年来,以微电子技术作为支撑的微电子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15%以上,近几年来发展的则更为迅速,其中1994年的增长率高达25%,销售额达到1097亿美元,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现在微电子产业的全球销售额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并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预计在2007年左右,微电子产业的产值将超过钢铁工业,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主要包括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封装业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集成电路制版业、测试业、半导体材料制造业、化工材料制造业和半导体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辅助生产业。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GNP)中已占第一位(美国)或第二(日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变化,IC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际上把LSI、VLSI、ULSI技术称之为“掌握世界的钥匙”,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世界。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这样一条重要规律。即电子工业增长速率一般为GNP增长速率的三倍,而集成电路工业增长速率又是电子工业增长率的两倍。照此估算,如果今后12年我国GNP增长速率保持在5%~6%增长速率,到2010的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总额将达到900亿美元以上,约占当时世界集成电路总销售额的20%。那么大的市场只靠从国外购买是绝对不合理的。而且集成电路对我国经济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后的战争将是核威慑下的信息战,而住处战的核心就是微电子技术。所以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微电子产业。虽然目前我国的微电子产业还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比较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有利的条件。只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我国的微电子产业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她的黄金发展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一门崭新的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就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CAD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引发着一场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革命。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就是采用CAD技术进行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技术。
   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利用SPICE完成模拟验证。这种方法要求设计者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大部分电子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专家人工完成,同时任何一次设计方案的修改,都意味着一次详细设计过程的重复,再加上模拟验证速度较慢,因此无论在设计时间还是在设计精度上都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采用人工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已很难满足当今电子系统的设计要求;而现在EDA所采用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则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周期、系统性能和系统成本之间的最佳权衡。这是一种层次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在尽可能高的层次上开始进行,从而使设计者能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设计搜索,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完成设计的权衡和相关的设计决策。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从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划分和结构设计,这时的设计与工艺无关。在方框图一级先进行仿真和纠错,用VHDL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级进行描述并在系统级进行验证。然后,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的EDIF(Electronic Design Interchange Format,电子设计转换格式)网表,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PCB板或者是ASIC芯片。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完成,这一方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逻辑仿真的工作量。目前,一般的硬件平台已经可以支持系统设计的CAD软件的运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方便了从系统级划分和管理整个项目;简化了设计队伍的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成功率。同时,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还提供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各设计阶段的统一规范管理,包括系统的测试和各层次的模拟验证。
   一般认为衡量一个电子设计自动化系统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般性——用该自动化设计系统成功实现的电路和性能要求范围;精确性——使用该自动化设计系统能达到的设计精度;有效性——把电路设计编译成设计系统的输入格式所用的时间和综合优化所用的CPU时间。电子系统设计环境即ASEDA主要有以下特点:电子系统设计和仿真具有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用MATLAB进行系统级仿真,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具有层次化的电路综合设计框架,这适应了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需要;支持反馈回路的多级嵌套,以适应多级、复杂的系统设计要求;建有层次化、可扩充的单元电路宏模型库,为进行分层次系统设计提供保障,同时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减少了设计时间;利用高效的综合优化算法,采用灵活的方式,由用户人工干预的方式或者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各层次的宏模型;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不仅能提供与其它设计工具的接口,还允许设计人员在系统中扩充和自建设计工具,大大方便各种设计人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特别是有利于进行模数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提供多种电路模拟与验证手段,除了使用传统的SPICE等数值模拟工具外,还可使用符号模拟工具对电路进行模拟验证工作,这样可以有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精度和设计时间上做合适的折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一门崭新的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就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CAD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引发着一场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革命。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就是采用CAD技术进行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技术。
   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利用SPICE完成模拟验证。这种方法要求设计者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大部分电子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专家人工完成,同时任何一次设计方案的修改,都意味着一次详细设计过程的重复,再加上模拟验证速度较慢,因此无论在设计时间还是在设计精度上都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采用人工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已很难满足当今电子系统的设计要求;而现在EDA所采用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则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周期、系统性能和系统成本之间的最佳权衡。这是一种层次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在尽可能高的层次上开始进行,从而使设计者能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设计搜索,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完成设计的权衡和相关的设计决策。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从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划分和结构设计,这时的设计与工艺无关。在方框图一级先进行仿真和纠错,用VHDL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级进行描述并在系统级进行验证。然后,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的EDIF(Electronic Design Interchange Format,电子设计转换格式)网表,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PCB板或者是ASIC芯片。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完成,这一方面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逻辑仿真的工作量。目前,一般的硬件平台已经可以支持系统设计的CAD软件的运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方便了从系统级划分和管理整个项目;简化了设计队伍的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成功率。同时,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还提供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各设计阶段的统一规范管理,包括系统的测试和各层次的模拟验证。
   一般认为衡量一个电子设计自动化系统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般性——用该自动化设计系统成功实现的电路和性能要求范围;精确性——使用该自动化设计系统能达到的设计精度;有效性——把电路设计编译成设计系统的输入格式所用的时间和综合优化所用的CPU时间。电子系统设计环境即ASEDA主要有以下特点:电子系统设计和仿真具有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用MATLAB进行系统级仿真,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具有层次化的电路综合设计框架,这适应了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需要;支持反馈回路的多级嵌套,以适应多级、复杂的系统设计要求;建有层次化、可扩充的单元电路宏模型库,为进行分层次系统设计提供保障,同时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减少了设计时间;利用高效的综合优化算法,采用灵活的方式,由用户人工干预的方式或者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各层次的宏模型;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不仅能提供与其它设计工具的接口,还允许设计人员在系统中扩充和自建设计工具,大大方便各种设计人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特别是有利于进行模数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提供多种电路模拟与验证手段,除了使用传统的SPICE等数值模拟工具外,还可使用符号模拟工具对电路进行模拟验证工作,这样可以有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精度和设计时间上做合适的折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2006年11月29日起,在社区发原创帖100%随机获得点券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调整,以彩电、激光视盘机为主体的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68家,视盘机整机企业150家,另有上千条配套元器件生产线;已建立起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品种规格基本齐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消费类电子产业成为行业中分布广泛、发展快速的重要领域。
   截至2001年末,我国彩电生产企业共计68家,除了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几个省区外,大多数省区都有彩电生产企业,是电子工业分布最广的一个行业。1979年我国境内彩电不足1万台,1990年突破1000万台,1995年超过2000万台,1998年上升到3500万台。2001年,彩电生产能力8640万台,实际产量3952万台,销售4018万台,出口1163万台,社会拥有量达3.4亿台(其中家庭拥有量3.0亿台);彩电普及率城市为125.4台/百户,农村为43.2台/百户,已确立了彩电生产、销售、出口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彩电行业国家总投资280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彩电整机的发展带动了显示器件、配套元器件、塑料件、包装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彩电业(含配套元器件)在整个电子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2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彩电业不同的是,激光视盘机于1994年起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主力军是一批集体和民营企业。到1997年VCD已形成了市场规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世界上VCD第一大生产国。1997年,DVD开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当时已有相应的制造基础,DVD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发展,产销量快速增加.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产品的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在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到有所创新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彩电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20年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功不可没.消费类电子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彩电工业生产值占了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93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命系彩电”的状况开始改变,但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额、利税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具有主导地位,直到1998年,投资类才第一次超过了消费类。在新世纪里,随着数字电视计划的实施、信息家电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将有新的市场前景。国产彩电、视盘机、组合音响、收录放机的品种规格基本系列化,同时随着技术的创新、生产规模的集中、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我国价廉物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彩电工业累计生产彩电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亿元,创利税650亿元,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先后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新旧更替、文化知识层次升级、新颖人才加入、世界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促进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20年里,随着彩电工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上千条元器件生产线,形成彩电——彩管——元器件完整产业链的彩电工业体系。除个别品种外,已完全能满足整机生产需要,其它配套件如高频头、行输出变压器、晶体管、阻容、部分IC等基本与彩电生产水平相适应。消费类电子早在80年代初就引入竞争机制,并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又通过调整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彩电、视盘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大,国际竞争激烈,经过20余年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企业大多已建立了市场意识强、专业跨度大、应变能力好、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巢湖论坛 ( 皖ICP备05005653号-1|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183号 )

GMT+8, 2024-5-3 16:09 , Processed in 0.1410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